close


垃圾分類
在城市環境認知的微觀領域,孩子們往往比成年人更有憂患意識。去年一次環保公益講座進校園的活動中,筆者結識了上海高支票貼現安路第一小學剛剛四年級的宗珈禾同學。小宗同學憂心忡忡地詢問我:上海每天生活垃圾的總量已經達到1.8萬噸,相當於9000頭長頸鹿;如果不進行分類管理,每天9000頭長頸鹿橫衝直撞會是什麼樣子呢?為滿足他和小伙伴們額外的求知欲,我不得不編了本《垃圾分類ABC》的科普讀物;後來學校把它列為拓展課程教材併進行教學跟蹤。
事情並沒有了結!孩子們不斷向我提問並報告給我各種數據、實地案例或海外見聞。一段時間觀察下來,孩子們還是感覺到上海城市的垃圾分類進程並不理想;他們更擔心自己長大後的居住地會被“垃圾圍城”。許多生怕和同學分離的小朋友,也不得不接受父母移民的意志,因為,他們也擔心:msata自己有一天被垃圾包圍。
  當此時,我就一再向孩子們強調:城市垃圾分類工作是項等不得也急不得的社會事業。我們一定要行動,積極地行動,但同時,這項事業急不得,現在是碰到了“瓶頸”,我們還要有耐心。關鍵是要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方式,告訴大家,為什麼會出現局部的“垃圾圍城”現象。因為城市用地越來越緊缺,而垃圾處理手段基本靠焚化和填埋。如在人口2400萬的特大型沿海城市上海,老港填埋基地的空間容量已經接近極限。如果不從源頭上遏制垃圾產量,城市將失去房屋二胎生活魅力和發展潛力。要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,實施垃圾分類是較理想的方式。
  上海目前在垃圾分類領域,已基本完成立法調研。同時,群眾中自有大智慧;也在生產實踐中探索出具體的路徑。如一棵長2米左右的茭白,其食用部分僅15-20釐米,眾多茭白葉子就成了廢物。在以往採收季節,成千上萬捆鮮綠的茭白葉子,有的被丟入河中造成水質污染,有的則被焚燒或隨意堆放而造成環境污染。群眾展開了對農產品廢棄物的開髮型治理,特別是陳雲家鄉的青浦區練塘鎮,設計實施了“茭白葉子編結”脫貧致富項目,即將茭白葉子脫水後開發成為特色手工藝品並出口海外市場。自2004年實施至今,練塘鎮以婦女為主體的茭白葉子編結人員已達6000餘人,年產值4000多萬元,最好住商不動產的編結戶年收入近4萬元。該項目解決了茭白葉子廢棄處置難題,既保護了生活環境,又促進了居家就業直接增加收入。
  垃圾分類進程的推進也確實“急不得”。相信參觀過2010年世博會臺北城市館的市民以及孩子,都會佩服臺北方面的綜合治理模式。筆者恰好曾在臺北體驗過社區管理事務,深知推進垃圾分類並非“一日之功”;其社區管理的首善之處在於居民自治和科普惠民,“罰款”其實是最後選項。而其針對社區居民的科普,很少涉及“太空”、“深海”、“核電”等高科技選題,但突出“垃圾分類”、“循環利用”、“綠化保持”等身邊話題。同時,臺北的各個小學持之以恆地開設“垃圾分類”課程已經30餘咖啡弄年,因為垃圾品種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多樣化。
  無獨有偶,在首爾、香港、吉隆坡等亞洲其他環境優美的城市,也在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方面不遺餘力,不僅有政府的專項經費投入,還有與時俱進、圖文並茂的科普教材。就是新加坡這樣罰款嚴厲的城市,同樣對“居民垃圾分類與否”採取“先教後罰”的方針。而在筆者看來:沒有教化,“罰款”幾乎就是鼓勵“不分類”的憑證。
(編輯:SN101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j53njfls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